企业新闻NEWS
您的位置: 新闻中心 >

环境网评:环保部门让企业饿肚子?这锅我们不背!

 
      最近,一些企业的日子过得不太舒坦。

  为啥呢?企业关了,饿肚子了。

  谁关的?环保部呗,强化督查。

  环保部……哪飞来的锅?

  强化督查就是砸饭碗?

  一篇《环保督查一味的(地)关停企业,谁来为我们发声?》的文章悄然引发网民热议,作者痛斥环保强化督查关停企业,导致失业等连锁反应。其实,自强化督查以来,“中国环境新闻”(ID:zghjxw)的后台也经常收到如此质疑或斥责。

  “饿着肚子去数星星吧!”

  “现在这么多下岗的,确定不会饿死么……”

  “猪场拆了!鸡场拆了!牛场拆了!砖厂停了!农村加工厂停了!农村的炊烟不冒了!烧烤停了!工地停了!货源断了!由于老百姓没了收入,蔬菜也没人买。蒜苔扔掉,西葫芦倒掉,甘蓝烂掉…… 经过政府不懈的努力, 这几天空气质量明明显变好,达到了可食用级别,大家可以放心喝西北风了!”

  听着这些声音,还真让大家以为环保部存心“找茬”,故意和企业过不去,让老百姓没饭吃。环保部门心里想,不是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吗?咋瞬间成为十恶不赦的坏人呢?可即便如此,为啥还有人抱怨环境质量得不到改善?

  那我们先来看一下,此次强化督查到底干了些啥吧!

  据环保部通报,第一轮次28个督查组现场检查企业(单位)5713家,发现存在环境问题企业3832家,约占检查总数的67%。这些“散乱污”企业,大量存在违法生产、无环评手续、未安装治污设施、治污设施不正常运行以及监测数据造假等行为,生产模式简陋,明目张胆肆意排污,有的甚至在重污染天气下顶风作案。其实说白了,强化督查就是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社会影响恶劣的突出环境问题。而这种强化督查并非一阵风,而是持续一年,且目标明确,方法科学,绝不是瞎胡闹、瞎折腾。

  环保部门想关谁就关谁?

  那环保部门是不是只手遮天,想关谁就关谁呢?

  持这种观点的人恐怕把环保部门想得太厉害了。此时环保人员心里苦啊:督查工作强度大不受待见不说,有时候还被关、被打,甚至还有几位战友因劳累过度离世,我们心里也委屈啊!其实,真像有些人说,环保部门对污染企业“说关就关”,采取“一刀切”的策略,单纯就是为了蓝天白云吗?事实并非如此。

  环境保护部副部长赵英民在对河北省邯郸市进行巡查时曾明确指出,各级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散乱污”企业集群的整治工作,对有条件的企业在确定时限内抓紧进行限期搬迁或整改,对于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治理无望的“散乱污”企业,要依法坚决予以关停取缔。什么意思?那就是对于自觉进行环境整改,彻底解决污染的企业,整改后继续生产。而对于那些偷奸耍滑、为一己私利和环保部门打“游击战”或是根本治理无望的企业,当然要狠下心来立马关停,绝不心慈手软!

  说到这,不得不提,对于企业进行关停或者取缔,也不是环保部门一家说了算的,得严格按照司法程序依法取缔。这些都需要环保部门提请人民政府组织执行,而并非环保部门单方面可以决定。那些把环保部门说成企业发展“拦路虎”或者“绊脚石”的人,得重新审视一下自己,或者重新考虑一下,问题的根源到底出在哪儿?即使有那些冲天的怨气,是否也是找错了对象?

  问题究竟出在哪儿?

  其实,要说民众对强化督查有“怨言”,也并非没有道理。毕竟企业关了,还真没地方吃饭了,但是问题是企业为啥被关、被取缔了?

  首先是“一刀切”的问题。无论是强化督查还是中央环保督察,初衷都在于严查违法排污企业,督促企业依法生产,切实做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还给老百姓蓝天白云、绿水青山。然而,有些地方政府却不这么想。部分基层干部由于担心责任追究,往往不管三七二十一,按照上级要求“一刀切”,将所有的企业进行关停。表面上体现治理污染的态度和决心,殊不知恰恰与是对生态环境保护不负责的表现。

  其次是“不作为”的问题。有些地方政府在督查组入驻之前便提前给存在污染问题的企业通风报信,要求其停产,等到督查结束再开工,最后将责任全部归咎于环保督查工作。可以说,有些“散乱污”企业始终得不到解决都是这样被地方政府惯起来的,说到底是政府不作为,对其放任不管,对环保督查工作采取应付性态度。这不仅是对自己工作的不负责,对人民群众的不负责,更是对子孙后代的不负责。

  当然,有些地方政府也处于面对企业污染束手无策的尴尬境地,但无论是不敢管、不想管还是不愿管,都不是地方政府不作为的理由。不能因其他地方党政领导被追责了就惶恐不安,犯“宁左勿右”的错误,要把主要心思放在环境质量改善上。不能和企业合起伙来“唱双簧”欺骗环保部门,更不能出现“懒政”行为将责任推给环保督查。

  道路已经指明,无论是企业还是地方政府,自己不想方法进行整改,只想瞒天过海、偷换概念,一味地将老百姓没饭吃归咎于强化督查,说实话,这个锅环保部门还真没法背!